首页 > 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二作文

《长恨歌》教案

admin 高二作文 2020-04-22 23:54:18 长恨歌贵妃

【篇一】《长恨歌》教案

《 长恨歌》公开课教案

宁远一中 2011 级高二上期语文教案内 课 题:容备注长 恨 歌教学目标: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诗歌风格 2、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3、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4、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爱情,古老永恒又年轻常新的字眼。才子佳人,怨男痴女,多少的悲欢离合,多少 的血泪辛酸。由此,无数的文人墨客,几多真挚的描写、热烈的咏叹。于是有了关 关雎鸠的吟唱,孔雀永远的飞翔,那哭倒的长城,哭不倒的爱情,那沉没的百宝箱, 沉没不了的爱的向往,还有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千古绝唱“愿普天 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万般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 。 有一个爱情故事缠绵悱恻 有一则神话传说哀婉动人 有一首叙事长诗回肠荡气 这首长篇叙事诗就是—–长 恨 歌 二、白居易简介:知人论世:白居易( “诗魔” “诗王” )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 事而作” ,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 ,揭 露时弊。 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 《新乐府》《秦中吟》 ) 、 、感伤诗( 《长恨歌》 《琵琶行》 ) 、闲适诗。代表作品: 《白氏长庆集》《长恨歌》《琵琶行》《卖 , , , 炭翁》 三、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 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于第 1 页(本章共 6 页)宁远一中 2011 级高二上期语文教案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成,以传后世。 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所以他们就称这首 诗叫《长恨歌》 ,称那篇传叫《长恨歌传》 。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 ,但在 读者心中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 “一篇长恨有风情” 四、李隆基与杨玉环:公元 737 年,唐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死了,玄宗很悲痛,感 情的空缺使他感到十分孤独,精神萎靡。心腹宦官高力士洞察其心思,到处寻找后 终于物色到玄宗子寿王瑁的妻子杨玉环通晓音律,能歌善舞,美貌超群,且貌似武 惠妃。唐玄宗见到杨玉环果然很高兴,但公开将儿媳据为己有似乎名不正言不顺, 于是赐杨玉环道号“太真” ,留居宫中时刻相会,是时 740 年。到 745

年,正式册 封为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真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杨氏家族也飞黄腾达,杨贵 妃的三个姐姐都封为国夫人,族兄杨国忠更居宰相。但由于沉迷女色,不理朝政, 纵容外戚专权,唐朝政治腐败,终于酿成一场灭顶之灾——安史之乱,最后结果谁 都知道,马嵬坡兵变中杨贵妃被缢杀,浪漫的爱情最终成为悲剧。 五、预习检测:预习检测字 音lí骊宫ní chá ng霓 裳pí鼙鼓dià n花钿qió ng临邛 仙袂bò钗擘wé i马嵬shè ng千乘mè ijīng旌旗jiōng玉扃 迤逦dì凝睇 踌 躇yí yū ng萦纡六、理解题目: 长恨歌:长—长久bì n云鬓u yǐ lǐ chó chú恨—遗憾歌—古诗体的一种较为著名的歌行作品:李白《梦游天姆吟留别》吟//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 、 七、朗读诗歌第 2 页(本章共 6 页)宁远一中 2011 级高二上期语文教案思考 : 1、谁长恨?2、长恨什么?3、为什么“长恨”? 4、作者写这种“长恨”目的何在?5、怎么表现长恨? 八、结构梳理:层次起止段意第一 开头至“尽日君王 写杨贵妃进宫并得到唐玄宗 的专宠。(贵妃专宠) 部分 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 第二 ”至“回看血泪相 部分 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 第三 ”至“魂魄不曾来 部分 入梦”。 写安史之乱给李、杨的爱情 造成悲剧的结局。(马嵬赐 死) 写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刻骨铭 心的思念。(玄宗思妃)写杨贵妃化仙后托道士将信 第四 “临邛道士鸿都客 物、密誓归报皇上,表达她 绵绵无尽的相思。(仙山传 部分 ”至结束。 情)行文线索:重色–寻色–迷色–失色–思色–访色–盟誓 第二课时 九、杨家显贵: 父亲→齐国公 哥哥→殿中少监 大姐→韩国夫人 母亲→凉国夫人 堂哥杨国忠→右丞相 三姐→虢 guó国夫人 八姐→秦国夫人京城歌谣: “生女勿酸悲,生男勿喜欢” 十、专宠纵情: 无闲暇,夜专夜 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藏娇 形影不离 被宠的程度 夸张 典故 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极度的乐——极度的恨第 3 页(本章共 6 页)宁远一中 2011 级高二上期语文教案十一、重墨渲染杨玉环受到的专宠: “赐浴”“侍宴”“三千宠爱在一身”——人之常情 、 、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姊 ” 妹弟兄皆列土, ——失度荒唐 ”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艺术夸张 批判统治集团因腐朽荒淫而招致祸乱 十二、马嵬之变:天宝十四载(755)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讨伐杨氏以清君侧,陕西马嵬 驿, 保护皇帝的禁卫军请杀

杨氏兄妹发生兵变。杨国忠被乱刀砍死,唐玄宗“命 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 。时 38 岁, 已追随皇帝 17 年。小结:李杨相爱 杨妃受宠 (极乐) 明皇迷色 马嵬死别,蜀中伤心 安史之乱 李思 还都断肠,回宫相思 李杨共恨 (极悲) 道士施法,寻觅玉环长 恨 歌政 治 悲 剧 爱 情 悲 剧杨思:玉环送钗,遥寄誓词十三:思考: 1、谁长恨:李隆基和杨贵妃 2、长恨什么: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 3、造成长恨的原因是什么? 恨:内因——荒淫逸乐(重色求色) 直因——安史之乱(杨女之死) 荒淫误国——政治悲剧——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 为什么恨? (1) 、作者用“汉皇重色思倾国”开头有什么作用? 提纲挈领, 统领全篇。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第 4 页(本章共 6 页)宁远一中 2011 级高二上期语文教案(2) 、哪一句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运用了什么手法?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反衬出杨玉环倾 国倾城的美貌。 (3) 、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华清赐浴、不理朝政、专宠贵妃、兄弟列土、骊宫歌舞。 (4) 、作者重墨渲染玉环受到的专宠意在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唐玄宗重色轻国乐极生悲。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安史乱起、马嵬兵变、逃难 蜀中.也造成了李杨天人永隔的爱情悲剧。 4、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逃蜀途中—以悲凉景色烘托人物悲思。 (融情入景)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在蜀地—透过美景写哀情。面对青山绿水,朝夕不能忘情。表现玄宗内心的痛 苦。 (借景抒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在行宫—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 (触 景伤情)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 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还京路上—旧地重过,玉颜不见 ,踌躇不去,勾起伤心的回忆。 (叙事见情)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回宫之后—物是人非,睹物思人, (触景生情) 从“黄埃散漫”到“蜀江水碧蜀山青” ,从“行宫” “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 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 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 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 5、作者写这

种“长恨”目的何在? 《长恨歌》主题的三种典型观点:讽喻主题;爱情主题;双重主题。 讽喻主题: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情爱的描写,对唐玄宗的荒淫误国进行了讽 刺和暴露。 爱情主题:通过对李杨悲剧的描写,歌颂了他们真挚和专一的爱情。 双重主题: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讽刺批判,又有同情歌颂。第 5 页(本章共 6 页)宁远一中 2011 级高二上期语文教案十四、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作结尾有何用意? 一方面点明了杨玉环和唐玄宗的天人永隔之恨,另一方面暗示了正是唐玄宗自 己的重色轻国造成了这个无可挽回的终身恨事。用此句结尾有点明题旨的作用。 十五、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唐玄宗李隆基: “汉皇重色思倾国”——点明其好色 从“求不得”到“夜专夜” ,从“不早朝”到“看不足”——表现其贪色荒政 马嵬坡兵变贵妃陨命之后,诗人极力刻画人物内心揪心的恨。 ——荒淫重色 对爱情真诚执着 虽是个迷色误国的荒唐君主,然而作为一个人,却也有着普通人的真情。 这种哀婉缠绵的真情读来颇为动人,令人回肠荡气。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唐·鱼玄机 杨贵妃:不仅是个“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倾国美人,还是个重情重义、忠贞不渝的 可敬可佩的女子。 (美貌和忠贞) 诗中的最后一节描写“闻道汉家天子使” ,杨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惊喜(梦魂 惊) 、急切(花冠不整下堂来) 、悲楚(玉容寂寞泪阑干) 、委屈(梨花一枝春带雨) 。 托物寄情、重申前誓更刻画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可敬女子形象。 十六、侧面衬托,虚处着笔: 乐府民歌《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 宋玉: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 太赤。 ” “西部歌王”王洛滨 《在那遥远的地方》“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 : 们走过她的身旁,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教学后记:第 6 页(本章共 6 页)

【篇二】《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案

【按】补课期间匆忙草就,因没有任何现成教案可以参考,故有筚路蓝缕惨淡经营之感。姑且示拙,贻笑大方之家。

长恨歌

白居易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诗体裁特点

2.体会杨玉环和唐玄宗之间深挚的情感和历史教训

3.背诵相关的名句,积累古诗素材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杨李之间的爱情悲剧及教训,探讨“红颜祸水”的合理性。

【教学课时】

三课时

(一)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800)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

白居易与元缜等人是“新乐府运动”代表人物。诗歌风格通俗晓畅,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特色。

(二)体裁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虚若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辞海》注曰:“行”是乐曲的意思;“歌”与“行”名称虽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别,后来就有“歌行”一体。

(三)背景

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盩厔,鸿与琅琊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歌既成,使鸿传焉。世所不闻者,予非开元遗民,不得知。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今但传《长恨歌》云尔。(陈鸿《长恨歌传》)

(四)文本研习

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一、汉皇重色思倾国……惊破《霓裳羽衣曲》——三千宠爱在一身 二、九重城阙烟尘生……魂魄不曾来入梦——生离死别、牵肠挂肚三、临邛道士鸿都客……此恨绵绵无绝期——人鬼情未了

第一部分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1、开头为什么提及汉武帝?这和唐玄宗有什么关系?

——唐人心目中唐就是汉的再现。汉武帝宠李夫人与唐玄宗宠杨贵妃相似。

——白居易《李夫人》:“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如斯,君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杨妃,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好处?

——对比、夸张;突出杨贵妃的美貌。

《清平乐令》:“六宫罗绮三千,一笑皆生百媚”

——杨贵妃是蜀州司户杨玄琰之女,幼时养在叔父杨玄珪家,小名玉环。但她并非从“深闺”中选到“君王侧”的。她原是寿王李瑁(玄宗之子)的妃子,开元二十八年(740)玄宗使她出家为女道士,改名太真,天宝四年(745)册封为贵妃。白居易这么写大概是“为尊者讳”。

3、杨贵妃受到宠爱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哪几句是宠爱的顶峰?

——以下几方面

1、杨的媚态2、杨的打扮3、对比描写4、两人的游乐5、杨的亲人的待遇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

1、媚态:

“凝脂”、“娇无力”2、打扮:

“云鬓花颜金步摇”——步摇:钗的一种。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卷上说玄宗和杨玉环定情时曾亲手给她插上一枝“丽水镇库紫磨金琢成步摇”。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3、对比

“三千宠爱在一身”杜甫《剑器行》:“先帝侍女八千人。”《新唐史》:天宝中,宫嫔大率至四万。

4、游乐

“不早朝”、“侍宴无闲暇”、“春游夜专夜”、“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5、亲戚待遇

“姊妹弟兄皆列土”后果:不重生男重生女。

——杨玉环三个姐姐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帝呼为姨”,叔伯兄弟杨铦、杨锜、杨钊(国忠)也当了鸿胪卿、侍御史、右丞相,“恩宠声焰震天下”(《新唐书·杨贵妃传》)。

——陈鸿《长恨歌传》:“当时谣咏有云:„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又曰:„男不封侯女作妃,君看女却为门。‟其为人心羡慕如此。”《长恨歌》教案

骊(lí)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pí)鼓动地来,惊破《霓裳(cháng)羽衣曲》。

——王翰《饮马长城窟行》:“遥闻鼙鼓动地来。”《霓裳羽衣曲》后来被认为是亡国致乱的曲子,杜牧就说是“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反叛朝廷,在范阳起兵,渔阳郡是范阳节度使所管辖的八郡之一,在今天的河北蓟县、北京平谷一带。——鼙鼓是军队用的小鼓。

第二部分

九重城阙(què)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花钿(diàn)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长恨歌》教案

回看血泪相和流。

——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禄山攻破潼关,唐玄宗与杨贵妃出延秋门向西南出逃。《旧唐书·后妃传》:“帝不获已,与妃诀,遂缢死于佛室。”

4、哪些词表现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感情很深?

——“掩面”、“回看”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jīng)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5、这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散漫”、“萧索”、“萦纡”、“少”、“无光”、“薄”。衬托玄宗孤苦、思

念、悲痛的心境。

——朝朝暮暮情、伤心色

——“雨铃霖”词牌出典见注释(4),元代白朴作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题目取这一句意。第四折中写到:“那窗儿外梧桐上雨潇潇,一声声洒残叶,一点点滴寒梢。”

天旋地转回龙驭(yù),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wéi)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6、重回故地,玄宗心情如何?

——“踌躇”、“空”、“沾衣”、“信马”,悲恸、失落、精神恍惚、极度的思念。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长恨歌》教案

李清照《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吴文英《风入松》:“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7、时光辗转,哪些词可看出玄宗依旧沉浸在过去?

——“多秋草”、“红不扫”,沉迷于悲痛和回忆中。

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漏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qīn)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8、哪些词语说明玄宗的思念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强烈?

——“未成眠”、“迟迟”、“欲曙天”、“谁与共”

9、诗人是如何表现玄宗的孤独凄凉的?

——“冷”、“寒”、“白发新”、“青娥老”对应“别经年”,度日如年,孤苦眷恋

第三部分

临邛(qióng)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道士名为杨通幽。——招致魂魄是先秦就有的一种巫术,《楚辞》中就有《招魂》。汉武帝就曾让方士招李

夫人。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jiōng),转教小玉报双成。

——陈鸿《长恨歌传》:见最高仙山,上多楼阙,西厢下有洞户东向,窥其门,署曰“玉妃大真院”。方士抽簪叩扉,有双鬟童女,出应门。方士造次未及言,而双鬟复入,俄有碧衣侍女至,诘其所从来。方士因称唐天子使者,且致其命。碧衣云:“玉妃方寝,请少待之。”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yǐ)逦(lǐ)开。云鬓半偏新睡觉(jué),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mèi)飘飖(yáo)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10、杨玉环得知是玄宗来寻找,心情怎样?诗中如何体现?

“梦魂惊”——震惊;“徘徊”——犹豫、不安;“花冠不整”——激动;“寂寞泪阑干”——思念

——阑干:眼泪纵横。白居易《琵琶行》:“梦啼妆泪红阑干”。

——苏轼:“要看梨花枝上雨”。

含情凝睇(dì)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bò)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11、杨玉环对他们的爱情是什么态度?

——“含情凝睇”、“日月长”、“旧物表深情”、“心似金钿坚”杨依旧念念不忘,忠贞坚守。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曹植:“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孔雀东南飞》:“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

交通。”

——《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12、结尾发誓的时候为什么说是“此恨绵绵无绝期”,而不说“此情绵绵无绝期”? ——悲剧,乐极生悲,乐极生恨,天人隔绝。

13、怎么看待这个“恨”与本诗主题的关系?参考课后解说,你同意哪种说法? ——陈鸿《长恨歌传》:“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 者也。”——本诗在白的诗集中被归入“感伤类”,而没有归入“讽喻类”

讨论:

我国历史上一直有“女色祸国”一说,试举例。你认为这样说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夏:妹喜;商:妲己;周:褒姒;吴:西施;汉:貂禅;陈:张丽华;唐:杨玉环;明:陈圆圆

——罗隐《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徐夤《开元即事》:

曲江真宰国中讹,寻奏渔阳忽荷戈。堂上有兵天不用,幄中无策印空多。尘惊骑透潼关锁,云护龙游渭水波。未必蛾眉能破国,千秋休恨马嵬坡。

——狄归昌《题马嵬驿》:

马嵬烟柳正依依,重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资料来源:

1、葛兆光《唐诗选注》

2、谢思炜《白居易诗集校注》

3、马茂元《唐诗选》

4、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

【篇三】《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教案

一、导入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如杜牧《过华清宫》、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

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800)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

(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白居易与元缜等人是“新乐府运动”代表人物。诗歌风格通俗晓畅,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特色。

2、文体介绍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虚若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辞海》注曰:“行”是乐曲的意思;“歌”与“行”名称虽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别,后来就有“歌行”一体。

3、背景介绍

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盩厔,鸿与琅琊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歌既成,使鸿传焉。世所不闻者,予非开元遗民,不得知。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今但传《长恨歌》云尔。(陈鸿《长恨歌传》)

三、赏析诗歌

1、听朗读,梳理内容

 玉环进宫,隆基宠爱: 汉皇重色思倾国„„尽日君王看不足

 逃难途中,玉环被杀:渔阳鼙鼓动地来„„不见玉颜空死处

 乱后回京,痛思玉环: 君臣相顾尽沾衣„„魂魄不曾来入梦

 道士施法,寻觅玉环:临邛道士鸿都客„„梨花一枝春带雨

 玉环送钗,天人永隔:含情凝睇谢君王„„此恨绵绵无绝期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见课件)

3、解题:《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

(1)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长恨”二字是本诗的情感的核心。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恨的含义可以根据主题定位的不同而不同。遗憾、悔恨、沉痛兼而有之。

(2)是李隆基和杨贵妃在恨,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

李、杨爱情历来是文人喜欢的题材,像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都是写李、杨爱情的,众多文人对这一题材如此忠爱,可见它非常有价值。请给大家讲一讲李、杨的爱情故事。

唐玄宗是开创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命高力士缢死杨贵妃。

(3)为什么恨?汉皇重色思倾国 三千宠爱在一身 姊妹弟兄皆列土 ——恨的内在原因。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 ——恨的直接原因。

4、杨玉环的美千古传诵,找出你喜欢的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美貌的诗句,并加以赏析。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这一句是千古传颂的名句。杨玉环的花容月貌顷刻之间使所有的宫娥嫔妃黯然失色。诗人用非常夸张的手法,反衬出杨玉环的倾城倾国之貌。

(2)“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这两句诗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杨贵妃的愁思和寂寞。以美丽洁白的梨花喻贵妃娇美的容颜,玉容寂寞,梨花孤独(一枝);玉容流泪,梨花带雨。本体和喻体之间有多个相似点。

5、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

(1)烘托。“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景色来烘托人物的悲思。秋风萧瑟,黄土弥漫,曲折婉转的栈道穿行山间,如行云间,如汉皇心中缠绵悱恻、揪心裂肺的“恨”。寂静的山路暗淡的日色,使行程和内心更显凄凉与落寞。

(2)美景衬哀情。“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景色愈

丽,心情愈哀,使感情又深入一层。

(3)叙事见情。“天旋地转回龙驭,至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于快乐中写悲情,愈见情悲。踌躇,信马,不忍离去,不想离去又不能不去,只好信马由缰缓缓去,心无着落之凄凉可见。风景依稀似去年,同来望月人何在?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以“揽衣推枕起徘徊”三个连贯而为的动作,描摹她得悉李隆基派来使者后的震惊、激动和惶惑。 “梦魂”,使者是什么时候来的,何以在梦,是相思不可见,渴望梦中见吧?“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显示出她的焦急与迫切——以行写情,叙事见情“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传导出她内心的悲哀、凄伤、酸楚、痛苦、委屈、感激等等的百般感触。

(4)触景生情,渲染。“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回长安后,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一景一物皆能勾起往日的回忆。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风来了,雨过了,花开了,雨落了,点点滴滴,丝丝缕缕,都是丽人的影子。桃花依旧笑春风,人面不知何处去。梨园弟子,阿监青娥,如果杨女尚在,又是如何面貌呢?

6、你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什么?

(1)讽喻说。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暴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至于诗歌后半部分对绵绵长恨的描绘,也不是对李、杨表示同情,更不是歌颂,而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晦而曲折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苦果自尝。

(2)爱情说。认为此诗的前半部分中,对李、杨荒淫无度、废弃国事诚然有所讽刺和不满,但这不是主旨。全诗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两人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论者还认为,诗中所写的李、杨爱情,实际上已超越了历史事实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

(3)双重主题说。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方面对

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焉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物的长恨。四、丁毅、方超在《(长恨歌)评价管窥》一文中认为,此诗是白居易借对历史人物的咏叹,寄托自己的心情之作。文章说,诗人年轻时与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分手时,诗人写了“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句。文章指出,《长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几个月,诗人为失去与湘灵相会之可能而痛苦。为此,丁、方二人认为,《长恨歌》并不是对历史的记录与评价。“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正是诗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剧,抒发自己的痛苦与深情。

7. 小结。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元好问一问问千古。

“情”是何物?情是一条流了五千年的河,涓涓不绝,流出了黄面孔,流出了黄土地,流出了华夏大地的众生芸芸。 情是一朵动人的花。在这朵花里,充盈了孟姜女的眼泪,雷锋塔下的呻吟,遥遥天河间的无尽思念,草长莺飞中梁祝的蝶舞双双。这朵爱情的花,凝聚了李清照的“寻寻觅觅”,柳永的“无语凝噎”,陆游的“几年离索”,王维的“南国红豆”。这朵花凄美哀, 情是一棵感人的树。这棵树里,充满了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元稹、白居易的共看夕阳;欧阳修、范仲淹的互勉互励。这棵友情的树,深藏着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韦应物的“相送情无限,泪襟比散丝”;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棵树浓郁隽秀。

【篇四】《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白居易生活的时代背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感悟此诗;背诵此诗,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要从作者的写作背景,时代背景的角度出发分析此诗。

二、教学内容:

能够熟知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时代背景。熟读并背诵此诗。分析作者写作的风格、特点及其艺术形式。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背诵此诗。

学习作者的写作风格及其写作背景、时代背景。

理解此诗的深刻内涵。

2.难点:全面理解此首诗,理解作者表达的主题思想。

理解作者眼中的李、杨爱情。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教授法、回答法、讨论法。

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

五、课堂的类型:

综合课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具准备:

教案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程

以古代的四大美女来引入这节课的学习: 导入语:同学们知道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分别形容哪几位美女的吗? 貂蝉(闭月)、杨玉环(羞花)、西施(沉鱼)、昭君(落雁)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描写杨玉环与唐玄宗爱情的。

(二)、作者简介: 下面我们就请位同学来介绍下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后人称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原籍太原。贞元十六年中仅是是唐代的杰出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授秘书省校侍郎。后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在此期间,他关心朝政,屡屡上书言事,并写了不少讽谕诗,要求革除弊政,因而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此后他历任忠州、杭州、苏州等地刺史。官终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三)、分析此诗

1.读诗: 下面我请同学来朗读下此首诗:

2.学习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 有没有同学能告诉老师作者写作的背景呀?下面我请同学回答: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

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3、诗的体裁: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下此首诗,首先我们来看下这首诗的体裁:

歌: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歌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

4.作者所表达的主题:

分析了那么多,下面我给同学们2分钟思考作者写此诗表达的主题。我请同学回答: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象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紧接着,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下面,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接着,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起至“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开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5.艺术形式: 学习了那么多,那么接下来,我就请位同学来回答我一个问题。你觉得这首诗所体现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1)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

(2)细致传神的人物描写

(3)卓越的叙事艺术

安排故事情节繁简得当

伏笔的照应

叙事与人物语言结合

(4)浓郁的抒情气氛

(四)、拓展:

作者如何看待李、杨的爱情 那么同学们是怎样看待李、样的爱情呢?我们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如何看待

的呢?

(1)历史和艺术之间: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

(2)同情与讽刺之间:所占篇幅2/3—1/3

改动历史

回避现实

讽刺之中表明爱情之深

(3)原谅与怨恨之间;唐玄宗功大于过

马嵬事变中杨玉环成为代罪羔羊

晚年玄宗被幽禁

民间传说

(4)特殊性与普遍性之间:爱情与人生之间的制约性

爱情的共同心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九、布置作业:

1.背诵此诗。

2.能够理解此诗的内容及其深刻意义。

十、板书设计:

长恨歌

白居易

1.古代四大美女:

貂蝉(闭月)、杨玉环(羞花)、西施(沉鱼)、昭君(落雁)

2.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

3.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

3.诗的体裁:

歌: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

4.作者所表达的主题:

歌“长恨”

5.艺术形式:

【篇五】《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案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长恨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白居易诗文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②学习诗歌叙事、写景和抒情相结合,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达技巧。

③把握《长恨歌》的多主题内涵。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解读诗歌,深切感受饱含在诗歌中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②欣赏本诗寓褒贬于鲜明形象中的委婉风格。

③学会用“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长恨歌》的主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教学难点:把握《长恨歌》的多主题内涵。

【教学方法】

朗读、探究、讨论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入: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教师提示:白居易去世,唐宣宗李忱以诗吊之,其中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句,这两句诗当互文来看,童子、胡儿能解吟长恨曲、琵琶篇,同时还能歌唱,说明《琵琶行》《长恨歌》通俗易懂,“童子”“胡儿”都能吟,且在当代便已广泛流传;一千多年后,它依然是珠玉璀璨,散发着永恒的魅力,究其因由,主要在于一个“情”字。

“一篇《长恨》别有情!”白居易如是说。可见一首《长恨歌》倾注了诗人太多的情感。这部中国版的“人鬼情未了”不仅凝聚着诗人的理念,也层层积淀着历代读者的美好理想。也许,惟其绵绵“长恨”的亘古主题和对真情的向往与追求,才是真永远。

一、知人论世

1、背景介绍:

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

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

杨家显贵

三姐妹→国夫人 哥哥→殿中少监

父亲→齐国公 母亲→凉国夫人

堂哥杨国忠→右丞相

杨銛(xiān)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

夫人。京城歌谣:

“生女勿酸悲,生男勿喜欢”

“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

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唐元和元年十二月。当时诗人35岁,正在盩(zhōu)至县任县尉。白居易曾与好友王质夫、陈鸿在闲暇时日游览当地仙游寺,谈话之中,议论到五十年前发生的安史之乱中的唐明皇李隆基与杨玉环的情事,相互感叹不已。王质夫就举起酒杯对白居易说:“李杨之事历代少有,要不遇着有超世才华的人润色,就难以传世,乐天你诗歌造诣很深,又很重感情,你试以诗歌传写这个故事怎么样?”

由于李、杨故事在社会上流传已久,白也深深为之感动,再加上朋友的鼓励,特别是白居易的恋爱生活也并不一帆风顺,对李、杨情事感触更深,白居易便写了这首《长恨歌》。诗成后,陈鸿又写了《长恨歌传》。写此诗的目的,不仅是因为受了李、杨情事的感动,也有对后世告诫之意。

2、白居易: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闻他名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及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31岁时,试书判拔萃科,与元稹等同时及第,与元稹相识,从此成为莫逆之交。在32岁那年春,白居易被授校书郎,算是步入了仕途。35岁时,罢校书郎,随后又授周至县尉。次年,他由周至县尉调充进士考官,补集贤院校理。这年冬季,授翰林学士,元和三年(808年)拜左拾遗。当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指斥朝政的牛僧孺等人不满,或黜或贬。初任拾遗的白居易上《论制科人状》,极言不当任意贬黜,因此得罪了李吉甫及其子李德裕,不幸陷入当时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他任拾遗期间,克尽职守,屡陈时政,难免使得皇上或权臣不满。58岁那年,即大和三年(829年)春,白居易称病,免归,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从此不复出,后除河南尹,寻以病免,64岁那年,除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因心境消极和健康原因,他不愿再为官了。60岁时,儿子阿崔夭折,这对诗人又是一打击,73岁时,曾施家财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楫。卒年75岁。

白居易(772-846),唐代大文学家、政治家。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元稹在诗坛齐名,并称“元白”。他倡导了新乐府运动;晚年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一生不仅留下近3000篇诗作,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在江州时,曾整理、合编自己的诗歌作品,分成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最精华的部分是他的讽喻诗,其中包括《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篇等代表作,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这些诗篇广泛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如我们在课本中学过:《观刈(yì)麦》《卖炭翁》《红线毯》等。这些作品都称得上心苦力勤,正气凛然。《新乐府》中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更是千古绝唱。杂律诗中数量最多,其中有价值的是一些耐人寻味的抒情写景的小诗,如:《赋得古原草送别》

《钱塘湖春行》《暮江吟》《问刘十九》《池上》等,都能以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画出生机盎然的境界,历来脍炙人口。

二、题解 这首诗歌的题目是《长恨歌》, “恨”为何意?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 “恨”为沉重的遗憾。唐玄宗、杨贵妃、白居易、读者都有恨。李杨二人真心相爱,却不能长相厮守,落得人仙两茫茫。诗人、读者为李、杨的爱情悲剧而遗憾,对爱情悲剧引发的政治悲剧而遗憾。

三、听录音朗诵,注意节奏,体会情感,校对生字词。

回眸(móu) 粉黛(dài) 骊(lí)宫 霓(ní)裳(cháng) 临邛(qióng)

鼙(pí)鼓 仙袂(mâi) 衣钿(diàn) 千乘(shâng) 钗擘(bò)

马嵬(wãi) 阑干(lán) 绰约(chuò)

四、解释下列字词。

倾国:倾国之美;绝代美女。 御宇:御临宇内;统治天下。

凝脂:白嫩而润滑的皮肤。 侍儿:宫女。

专夜:专宠 列土:封爵赐邑。

可怜:可爱,可羡。 娥眉:美貌女子。此指杨贵妃。

云栈:耸入云的栈道。 行宫:皇帝临时住处。

龙驭:皇帝的车驾。 耿耿:天色微明的样子。

碧落:天界。 绰约:美好轻盈的样子。

迤逦:曲折延绵。 阑干:纵横。

凝睇:注视,睇:微看。 擘:用手分开。

颜色:容颜姿色。 宛转:凄楚缠绵的样子。

殷情:反复多次。 睡觉:睡醒。

五、研读诗歌内容

1、阅读诗歌,根据情节内容,此诗可分为几年层次。

概述内容:

玉环进宫,隆基宠爱:汉皇重色思倾国……尽日君王看不足

逃难途中,玉环被杀:渔阳鼙鼓动地来……不见玉颜空死处

乱后回京,痛思玉环:君臣相顾尽沾衣……魂魄不曾来入梦

道士施法,寻觅玉环:临邛道士鸿都客……梨花一枝春带雨

玉环送钗,天人永隔:含情凝睇谢君王……此恨绵绵无绝期

2、谁有恨?恨什么?请归纳。

唐玄宗之恨

杨贵妃之恨

歌 恨大唐江山因色误

白居易之恨

恨有情人难成眷属

3、如何表现恨?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如何写贵妃的美貌?

答:“回眸一笑百媚生” 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了杨玉环含情脉脉、似羞还顾、笑靥如花、千娇百媚的神韵。“六宫粉黛无颜色”用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以唐玄宗的视角,描绘出杨贵妃倾城倾国之貌,暗含贬义。

(2) 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唐玄宗什么感情?《长恨歌》教案

借景抒情。西逃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

秋景凄凉,以凄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面对青山绿水,朝夕不能忘情,表现了玄宗内心的痛苦,乐景写哀情

(3)“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人物什么感情? 借景抒情,用月色和铃声给予玄宗的特殊感觉表现玄宗悲痛的心情发。同时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突出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之情。

(4)赏析“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诗歌。

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以比翼鸟和连理枝比喻有情人的双宿双飞,通过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对天长地久的爱情用了诠释,同时也表达了杨贵妃的美好心愿。

补充: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景物依旧,物是人非,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表现了怀念之情。

景物依旧,人却不在 ,触景生情。黄昏黎明,春风秋雨,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苦苦的思恋,表现了玄宗的冷落孤寂、彻夜相思。叙事见情。

闻到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佪,珠箔银屏逦迤开。

三个连贯而为的动作,描摹她得悉汉皇派来使者后的震惊、激动和惶惑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焦急与迫切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心的悲哀、凄伤、酸楚、痛苦、委屈、感激

贵妃凄美寂寞哀怨的情态

六、探究

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作结尾有何用意?

一方面点明了杨玉环和唐玄宗的天人永隔之恨,另一方面暗示了正是唐玄宗自己的重

色轻国造成了这个无可挽回的终身恨事。用此句结尾有点明题旨的作用。

七、主题探究

讽喻主题

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情爱的描写,对唐玄宗的荒淫误国进行了讽刺和暴露。 爱情主题

通过对李杨悲剧的描写,歌颂了他们真挚和专一的爱情。

双重主题

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讽刺批判,又有同情歌颂。

【篇六】《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诗歌风格。

2,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3,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二、教学重点

1,品味《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

2,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三、教学难点

1,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2,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 点拨讨论法

课时设计:一教时

四、文本教学

(一)、导入新课

有一个爱情故事缠绵悱恻,有一则神话传说哀婉动人,有一首叙事长诗回肠荡气,这就是著名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今天我们就来鉴赏这首荡气回肠的诗歌。

(二)、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1、引导学生知人论世——了解白居易及创作背景(多媒体展示)

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长恨歌》创作背景: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2、学生仔细探究诗题。

学生思考:面对诗题,你会提出哪些问题?

多媒体展示:

1、诗题是什么意思?

2、诗题暗含哪些信息?

3、诗题激发我们思考哪些问题?

谁长恨?

长恨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长恨”?

作者写这种“长恨”目的何在?

4、你推测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3、学生对照注解自读一遍全诗。

4、学生集体诵读一遍全诗。

5、教师引导学生正音(多媒体展示)

学生注意以下字音:

回眸móu 粉黛dài 骊宫lí 萦纡yū

霓裳ní cháng 临邛qióng 龙驭yù

鼙鼓pí 仙袂mâi 衣钿diàn

千乘shâng 钗擘 chāi bò 马嵬wãi

阑干lán gān 绰约chuò 衾寒qin

6、学生听名家范读一遍全诗(多媒体播放)

7、学生探究文本的大意。

学生讨论分析:谁长恨?恨什么?

提示:李隆基和杨贵妃,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

(三)、文本的主题探究——以意逆志

1、《长恨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根据诗歌的叙事脉络,我们可以将诗歌划分为四个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四个部分的写作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三千宠爱在一身”, 第二部分“君王掩面救不得”,第三部分“魂魄不曾来入梦”,第四部分“此恨绵绵无绝期”。

2、《长恨歌》的主旨是什么,历来聚讼纷纭。有人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有人认为“诗人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也有人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一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焉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那你是怎样认为的呢?请做简要分析。

明确:《长恨歌》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对“汉皇”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纸醉金迷,轻歌曼舞的宫廷生活作了形象描绘,又写了“渔阳鼙鼓”动地而起后,玄宗西逃,杨妃半路惨死马嵬坡的戏剧性转折,写出了一个乐到极处而瞬间破灭的爱情悲剧,写玄宗失去杨妃后的悲悲切切,写他派遣方士四处寻找杨妃的亡魂,终于找到已化作太真仙人的杨妃,然后全力渲染两人之间难以忘怀,无法排遣的深切思念,表现了他们之间坚贞的生死不渝的爱情。

通过以上的描写,一方面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奢逸纵色,荒淫误国进行了十分尖锐的讽喻揭露,另一方面对于既是这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这场悲剧牺牲者的玄宗和杨妃二人给予了深深的同情,以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和抒情的笔调,把这段宫闱艳史美化为真挚爱情的颂歌。

(四)、语言品味

学生自由诵读一遍全诗,将自己认为精美的诗句勾画起来,并加以积累。

1、“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历来为世人传诵,请赏析其精妙。

明确:这两句通过视觉形象来描写杨贵妃的痛苦心情,上句诗人抓住“玉容”、“泪水”两个意象,生动地表现出女主人公的内心苦楚。但仅有这一句形象不够鲜明,白居易便以带雨的梨花来比喻她。经过这一比喻,尽管她泪流满面,神情凄然,但给读者看到的仍是很美的艺术形象,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凄美的画面。

2、“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是千古名句,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

明确:上句诗人运用细节描写,扣住杨玉环的“回眸一笑”的细节妍态,极力地展现了杨玉环的美艳,下句诗人运用对比和夸张的艺术手法,通过六宫粉黛的对比映衬,极力渲染出了杨玉环的美艳绝伦。

(五)、课堂探究

1、本诗诗题为“长恨歌”, 里面的“恨”指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的长恨?同学们讨论分析。 明确:长恨”二字,恨,就是遗憾、遗恨。具体指李隆基和杨玉环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皇之重色,求色,杨女之美貌,娇媚,皇杨之间缠绵悱恻的宫闱之欢,杨之得宠,不仅自己"夜专夜" 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恨之内因,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

2、这首诗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想想看,白居易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使你感动.?

明确:本诗采用七言歌行体,在继承汉代《孔雀东南飞》和初唐四杰七古的基础上别创新调.在形式上采用平仄相调的律句,间用对偶,数句一转韵,音节随情节而曲折,依感情而顿挫,而多处顶针格的运用,如"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等,使音韵更和谐浏亮,婉转动人

故事情节生动曲折 ①现实情节和想象情节的结合,使长诗富有传奇和浪漫色彩.

②运用开合起伏的手法,使情节跌宕腾挪,富有变化.

刻画人物细腻传神①李隆基:荒淫重色 对爱情真诚执着②杨玉环: 美貌和忠贞。

3、思考:你认为唐明皇可以避免这种“长恨”吗?

五、课堂小结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而《长恨歌》是其中的翘楚,成为千古绝唱。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 婉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引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

六、作业:

1、积累文本中的名句。

2、完成同步练案。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长恨歌

白居易

一、三千宠爱在一身

二、君王掩面救不得

三、魂魄不曾来入梦

四、此恨绵绵无绝期

1、 讽喻说 ①李隆基:荒淫重色对爱情真诚执着

2、 爱情说 ②杨玉环: 美貌和忠贞

3、 双重主题说

八、课后反思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gaozhong/gezw/220893.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